强达二幼防暑降温及夏季传染病预防知

每年6-8月份进入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幼儿的作息时间往往出现紊乱,睡眠时间相对于春季会少一些,加上由于天热食欲不振,出汗多,幼儿抵抗力较低,在这个季节里幼儿往往容易生病。因此,老师和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还要对如何防暑降温和预防夏季幼儿常见传染病要有一定的了解,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了避免幼儿中暑和传染病事件的发生,年7月2日中午,由我园保健医黄园情对全园老师开展了“防暑降温及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学习。

01

防暑降温知识培训学习

本次培训学习中,黄医生针对中暑的幼儿发生中暑的原因、症状、急救方法、防暑降温措施进行培训,传送预防中暑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

什么是中暑呢?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的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所导致的急性热损伤疾病。年7月,已被列入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

幼儿中暑有那些原因呢?

1.保暖过度:一味的给孩子加衣保暖,

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

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

2.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出汗过多,饮

水量不足,补盐不够。

3.高温环境下穿不透气的衣服。

4.幼儿在热环境下活动过多。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呢?

1.先兆中暑: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2.轻度中暑:除以上述病症外,体温38度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晕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度以上等症状.

幼儿中暑后急救措施?

1.立即将幼儿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

地方,如树阴下、走廊上、阴凉的

地板上等。

2.解开衣裤,仰卧休息,有利于呼吸和

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

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

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

液循环,促进散热。

4.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幼儿的头部太

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

水等。

5.意识清醒的幼儿或经过降温清醒的幼

儿可喝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怎样做好高温酷暑的防护措施?

1.合理增减衣物,活动时尽量换上宽松吸汗的棉质衣物。

2.鼓励孩子多喝水,可饮用绿豆汤以及少量的淡盐水消暑解渴。

3.室内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流通,合理调节活动室温度。

4.加强午睡和活动期间监管,合理组织幼儿在寝室、活动室及户外的一切活动。

5.减少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多进行较安静的室内游戏。

02

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夏季为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确保我园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的的正常开展,黄医生从传染病的认识,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的症状、特点以及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做了详细讲解。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黄医生着重介绍了近期幼儿园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主要症状。老师们结合图片清楚的分辨出了这些传染病之间的相似和区别的地方。

在整个培训学习中,老师们积极主动与大家探讨,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护理经验。

夏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呢?

1.手足口病:

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5月至7月为高发季节。

传染源:患者和稳性感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播,多发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一发热:约半数人于发前1-2天或,发病的同射有发热,多在38C左右。

2一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称为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结痂、不结疤的四不征。

2.猩红热:

A组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6--12月为发病高峰期。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

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3.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ー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一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珍,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4.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幼儿园预防夏季传染病的措施

1、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幼儿进行重点检查,以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三早”措施。

2、全园教职工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保证幼儿充足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把好饮食安全营养关。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日常消毒工作标准和细则,利用保育员例会时间进行培训;对教室、走廊、活动室、幼儿所有用具、玩具、图书、被褥等进行定期消毒,并认真做好记录。

4、控制传染源。幼儿园已发现某一种传染病时,立即停止对外进出幼儿,即不准收新幼儿入园,也不能让幼儿转园,对内不让幼儿升班或合并班,至检疫期满为止。

5、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病原体传染给健康幼儿,必须采取措施对病人接触处进行终末消毒,幼儿外出或在家中接触某种传染病时,必须待检疫期满方可回园。

6、管理易感儿。对曾经与传染病有密切接触史者进行观察检疫,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被动免疫进行预防措施。

我们的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udiannao.com/hxyys/24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