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别称粟粒疹,为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一种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管内汗液滞留、压力增高、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周围组织而致病。此外,皮肤表面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依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不同,可分以下4种类型
1、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表现为针尖大小的浅表性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常见于卧床不起、大量出汗患者,好发于躯干和间擦部位。
2、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最常见,由汗液在棘层处汗管处溢出引起。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伴有灼热和刺痒感。多见于幼儿、家庭妇女、高温作业者、好发于腋窝、肘窝、额、颈、躯干、妇女乳房下等处。
3、脓痱:又称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尖大小浅在脓疱,细菌培养常为阴性。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小儿头颈部。
4、深痱:又称深部粟粒疹,汗液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汗管破裂溢出,表皮汗管常被反复发作的红痱破坏,使汗液阻塞在真皮内而致病。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不出汗时皮损不明显,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但常有代偿性面部多汗。一般无瘙痒,皮损泛发时可出现头痛、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多累及热带地区反复发生红痱者,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
护理建议:
1、尽量降温,减少出汗这是针对痱子最有效的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环境凉爽,适宜居住温度为18℃~22℃。其实坐月子期间是可以开空调的,把室内温度控制在最佳温度范围,对宝宝,对妈妈都是非常适宜的。注意空调,风扇不要直吹;
2、首选纯棉、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服,可用凉水外敷,如果宝宝出汗了,要及时擦干,更换衣物;
3、洗澡时可用毛巾轻柔擦拭,有助于去除堵塞汗腺的碎屑,因为痱子的本质就是汗腺被堵塞,去除堵塞就会好很多;
4、如果宝宝觉得瘙痒刺痛,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至中效皮脂类固醇软膏,例如0.05%地奈德乳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1日2次,持续1-2周。首选炉甘石洗剂,并且要记得给宝宝剪指甲,宝宝的指甲别看小,抓起来还是会抓出几道血痕子;
5、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注意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暂时要跟火锅,炸鸡,烧烤再见了,哺乳期妈妈偶尔放纵一下其实没事,不要经常就可以;
6、千万要记得不得使用痱子粉,痱子粉遇汗易结块,更易堵塞汗腺,加重病情;可用液体痱子水,例如桃子水等;
7、忌用温热水烫洗,避免抓挠,可用凉水洗澡;
8、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喝一些绿豆汤,金银花等,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可以吃一些解暑的食物,也会有一定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