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西药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每日考点

中药一每日知识点

蒽醌类

分为单蒽核和双蒽核两大类。

1.单蒽核类

(1)蒽醌及苷类

位——1,4,5,8

位——2,3,6,7

meso(中位)——9,10

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的分布,可将羟基蒽醌分为两类:

①大黄素型

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呈黄色。

R1R2

大黄酸-H-COOH

芦荟大黄素-H-CH2OH

大黄酚-H-CH3

大黄素-OH-CH3

大黄素甲醚-OCH3-CH3

②茜草素型

羟基分布在同一侧的苯环上,多为橙黄或橙红色,主要存在于茜草科植物中。

(2)氧化蒽酚类

蒽醌在碱性溶液中被锌粉还原成氧化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二酚,二者均不稳定,较少存在于植物中。

(3)蒽酚或蒽酮

蒽醌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蒽酮。

蒽醌蒽酚蒽酮

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于新鲜植物中,在加工贮藏中会缓缓氧化为蒽醌。储存2年以上的大黄检测不到蒽分类成分。

中药二每日知识点

通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主治:(1)湿热淋证。

(2)湿温证,水肿尿少。

(3)产后乳汁不下。

冬葵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中药综每日知识点

望舌的注意事项

望舌时,还应注意光线,伸舌的姿势,以及染苔等几个方面。

(1)光线望舌时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并且尽可能使光线直射于口内,如晚间望舌不太准,必要时还需白天复检。

(2)伸舌姿势要求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略向下,舌面向两侧展平,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外伸,以免影响舌质的颜色。

(3)染苔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染上颜色,称之为“染苔”。如乌梅、橄榄等能使舌苔染黑,黄连、核黄素等药物可将舌苔染黄,吸烟可将舌苔染灰等。临床如见到舌苔突然变化或舌苔与病情不符时,应注意询问其饮食及服药情况,以防染苔造成假象。

另外,饮食的摩擦或是刮舌,可使苔由厚变薄;进热饮食或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质变红;鼻塞或张口呼吸的病人,舌面多干燥等应予鉴别。

舌诊的临床意义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判断正气的盛衰

②分辨病位的深浅

③区别病邪的性质

④推断病势的进退

每日一练

中药一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大黄素型与茜草型蒽醌化合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羟基数目不同

B.甲氧基数目不同

C.羟甲基数目不同

D.羟基在母核上的分布不同

E.连接糖的个数不同

2.存在于新鲜植物中,植物经两年以上贮存几乎检测不到的成分是

A.苯醌

B.萘醌

C.蒽醌

D.蒽酮

E.蒽酚

中药二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通草除清热利水外,又能

A.破血通经

B.通气下乳

C.清肺止咳

D.杀虫止痒

E.祛风湿

2.冬葵子除利水通淋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A.明目

B.下乳

C.止血

D.解暑

E.祛风湿

中药综合每日一练

1.下列哪项不是“证”名

A.风寒犯肺

B.脾肾阳虚

C.膀胱湿热

D.伤风感冒

E.食滞胃脘

2.望神的重要内容是

A.视面部表情

B.望形态动静

C.看眼神的变化

D.观言语气息

E.察精神意识状态

答案及解析中药一

1.答案:D

解析:考察大黄素型与茜草素型蒽醌的结构区别。

2.答案:E

解析: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由于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蒽醌,因此贮存2年以上的大黄检测不到蒽酚。

中药二

1.答案:B

解析:通草利水清热,通气下乳。

2.答案:B

解析: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中药综合

1.答案:D

解析:“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痛位、痛性等所作的概括,故A.、B.、C.、E.四个答案均属“证”名;“病”是时病理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感冒”便是一病的名称。

2.答案:C

解析:望神,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方面的情况,以判断脏腑明阳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预后。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之所注,其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察眼神的变化又是望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西药每日考点

西药一每日知识点

乳膏剂常用的基质与附加剂种类

种类

常用基质

油相基质

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凡士林、液状石蜡、植物油。

水包油型乳化剂

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山梨酯类;

油包水型乳化剂

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

西药二每日知识点

抗心绞痛药用药监护

1.合理使用各种剂型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服用时尽量采用坐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不宜突然停药,以避免反跳现象

2.防止耐药现象的发生

使用方法不正确引起---连续24h滴注硝酸甘油

(1)小剂量、间断使用,每日提供8-12h无药期

(2)产生耐药的患者使用巯基供体、β受体阻断剂、ACEI/ARB可能对预防耐药现象有益。

西药综每日知识

发热的病因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是患病时要表现的一种症状。

1.感染——最常见

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或感冒、肺炎、伤寒、麻疹、蜂窝组织炎等传染性疾病)所伴发症状。

2.非感染

组织损伤、炎症、过敏、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恶性病或其他疾病的继发后果。

3.其他:体温调节中枢的病变——严重颅脑创伤、脑炎、脑出血或脑肿瘤。

机体产热过多——如癫痫持续状态或者剧烈运动后。

散热减少——严重的皮肤疾病。

生理现象——女性在经期或排卵期低热。

药物热——药物过敏也可能引起发热,抗感染药物最常见。

药一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关于乳膏剂一般质量要求的错误表述是

A.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等现象

B.无溶血性

C.无刺激性

D.无过敏性

E.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2.关于乳膏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膏剂具有触变性和热敏性

B、乳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

C、应用前应清洗皮肤,擦干然后涂药

D、给药时按摩给药部位可促进药物吸收

E、乳膏剂适宜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药二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禁忌证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收缩压90mmHg的严重低血压

C.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D.重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

E.对硝酸酯过敏

2.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一次0.25~0.5mg,每5min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B.采取坐位C.舌下黏膜湿润D.每天保证12h以上间歇期E.含服时无麻刺烧灼感或头胀感,表明药品失效

药综合每日一练

1.下列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发热

A、服用某些药物

B、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

C、感冒、肺炎、伤寒、麻疹、蜂窝织炎等疾病

D、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组织损伤、过敏等

E、血液病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个部位的体温不尽相同

B、体温在一日内会有一定波动

C、昼夜体温差一般不超过1℃

D、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

E、老年人体温相对较低

药一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乳膏剂的质量要求。良好的乳膏剂应:(1)选用基质应根据该剂型的特点、药物的性质以及疗效而定,基质应细腻,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应无刺激性。(2)有适宜的黏稠度且不易受季节变化影响,应易于软化、涂布而不融化。(3)性质稳定,有效期内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等变质现象。(4)必要时可加人防腐剂、抗氧剂、增稠剂、保湿剂及透皮促进剂;保证其有良好的稳定性、吸水性与药物的释放性、穿透性。(5)无刺激性、过敏性;无配伍禁忌;用于烧伤、创面与眼用乳膏剂应无菌。

2.答案:E

解析:乳膏剂在使用过程中均不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这是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药二

1.答案:A

解析:硝酸酯类药物禁忌症有(1)对硝酸酯过敏者。(2)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3)收缩压90mmHg的严重低血压。(4)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5)重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6)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7)限制性心肌病。(8)已使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药(如西地那非等)。(9)颅内压增高。

2.答案:A

解析:片剂一次0.25.0.5mg,每5min可重复1片,如15min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即就医

药综

1.答案:ABCDE

解析: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是患病时要表现的一种症状,其机制为感染原、细菌内毒素与其他外源性致热源进入人体后,与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相互作用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引起人体发热。其原因是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或感冒、肺炎、伤寒、麻疹、蜂窝组织炎等传染性疾病)所伴发症状,也可以是非感染(组织损伤、炎症、过敏、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恶性病或其他疾病)的继发后果。机体产热过多也可以引起发热,例如癫痫持续状态或者剧烈运动后。体温调节中枢的病变可以造成体温调定点的改变,可以引起高热,见于严重颅脑创伤、脑炎、脑出血或脑肿瘤。严重的皮肤疾病可以导致散热减少,也可以引起发热,这些是非炎症性因素造成的发热。女性在经期或排卵期也会低热,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药物过敏也可能引起发热,一般则称为“药物热”,抗感染药物最常见。

2.答案:ABCDE

解析:正常人的体温在37℃(华氏98.6)左右,但各个部位的温度不尽相同,其中以内脏温度最高,头部次之,而在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如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低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体温在一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一般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时最高,继而下降,昼夜温差不会超过1℃。体温在性别、年龄方面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青年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而且皮下脂肪薄,保温差,体温相对较低。此外,体温也受到肌肉活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因素的影响。体温受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地进行氧化代谢,并不断地产热;同时体热也通过散热途径(皮肤、血管、汗腺)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使体温在一日内保持相对恒定。

赞赏

长按







































贵州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udiannao.com/hxyyf/17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