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应避免久蹲、久坐,少食辛辣,减少饮酒,多食纤维之品,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成人篇01每日定时上厕所一般以10分钟为宜,养成稳定生理时钟,防止粪便累积变硬。
排便困难时可尝试练习催生便意,久而形成习惯。排便时尽量放松,勿用力硬挤,深呼吸之后再使劲,这样排便会更加顺畅。
02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日适当活动,可有效防治便秘。
早晨起床后做简单的转腰运动,可有效预防便秘。
清晨饭前及晚饭后半小时坚持运动,也可预防便秘。
开展有利于增强体能的慢跑、散步、游泳、登山、打球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加快排便。
通过跳绳震动内脏,也可预防便秘。
疲累时可两手握拳,轻轻地敲打后腰,有助于刺激肠胃的蠕动、排便。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肛门部位血液循环,增加肠道的蠕动,促使肠道内容物的排出。
0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睡眠不足和精神紧张等,都可造成结肠蠕动的失常和痉挛性收缩,引起便秘。
要多吃些芹菜、萝卜、粗粮、香蕉、蜂蜜等易通便的食物。忌吃辛辣食物,忌饮烈性酒。应当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老年人日饮水量要超过毫升,年轻人日饮水量要达到毫升。
要养成早睡早起、定时上床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久坐在电脑桌、麻将桌或酒桌前。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情,让肠胃通畅。洗澡时,可一边淋浴一边用手按摩腹部,如用莲蓬头以温水冲洗肛门,则能够舒缓肛门括约肌,使排便更加轻松自如。
肛肠术后的患者篇除了上述方法外患者们更需注意饮食。
不要进食对肠道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冷饮、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避免进食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绿豆、菠菜等;含酒精类饮料;易产气的食物,如洋葱、地瓜、椰菜、豆类、萝卜/牛奶等;难消化并易造成阻塞的食物,如柿子、葡萄干、干果、核桃及油煎食物等。以上都不是绝对的,患者可根据自己情况调节,生活饮食注意规律,禁忌烟酒,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保持大便规律成形。
儿童与婴幼儿篇对于小儿排便习惯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01固定时间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排便。通常小儿吃饭后肠蠕动增快,可让孩子在饭后10分钟左右上厕所。孩子如在幼儿园或学校吃午饭,可选择早饭后或晚饭后在家中排便。另外,孩子排便时要专心致志,不要看电视、看书报,或玩玩具,尽量减少排便所用的时间。
02固定地点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地方排便。通常孩子愿意在自己家中排便,孩子排便时家长不要同时在卫生间洗漱,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也不要在旁边监视、训斥孩子。
03固定便具孩子排便要有固定的便具。幼儿喜欢卡通的便盆(痰盂),学龄前儿童喜欢低矮的便具。
04多多鼓励孩子便秘时常哭闹,不愿上厕所,这时家长不要打骂、惩罚孩子。当孩子按照计划的程序排便时,家长要给予表扬、奖励。
对慢性便秘的儿童,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和减少少渣过于精细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上厕所,避免过度紧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婴幼儿的排便习惯排便习惯训练方式分为“把便”、坐便盆或便器和蹲式排便。一般从生后3个月起开始,最好是清晨喂奶后,每次5~10min,每天1~2次。此时胃结肠反射最活跃,可促进肠蠕动,连续进行半个月至一个月即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从婴儿能独坐以后,开始训练坐便盆排便,便盆的高度要合适,使双膝水平略高于臀部有利于直肠韧带下降;同时让婴幼儿学会排便用力,即呼气后屏气增加腹压来用力排便,协调肛门括约肌运动,久而久之,排便习惯逐渐养成,远离便秘。
END熊之焰女,湖南浏阳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本院临床工作30余年,曾担任肛肠科室副主任、主任10余年。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师承教育学徒,师承全国名老中医肛肠专家贺执茂教授。湖南省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卫计委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著作3部,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肠炎、便秘、肠道息肉、小儿肛肠等,并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肛肠科疑难杂症。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周四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4楼肛肠四科诊室
胡响当男,湖南益阳安化人,现任湖南中医院国家重点肛肠专科肛肠四科科主任兼肛肠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年度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肛肠分会执行秘书长兼小儿肛肠外科学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湖南省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湖南省中医肛肠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肛肠专科联盟秘书长、国家卫计委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肛肠专业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健康教育大讲坛特聘讲师。曾先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医院医院进修学习。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排名第二),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排名第二),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四妙君逸软膏)1项,主编学术著作1部,副主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剪口结扎结合PPH术治疗混合痔》和《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2部,参编国家统编教材《中医肛肠科学》第1版和第2版,参编其他学术著作5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擅长:成人肛肠疾病(如痔疮、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肠道息肉和息肉病、肛乳头瘤、直肠前突、坏死性筋膜炎、化脓性汗腺炎、便秘、肠炎、骶尾部疾病、肛周皮肤病性病)及小儿肛肠病(肛瘘、肛周脓肿、肠道息肉、先天性巨结肠症、肛门闭锁)的手术+中药治疗。门诊时间:周一、周五全天,周六周日轮值门诊地点:门诊4楼肛肠四科诊室周一至周六全天新住院大楼13楼主任办公室盛利男,湖南常德石门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国家重点肛肠四科医疗一组组长,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湖南省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肠道外科进修学习,参与湖南省自然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课题,近年发表学术论文6篇。擅长:虚实结合挂线治疗成人及儿童高位肛周脓肿、高位复杂性肛瘘,混合痔,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骶尾部囊肿,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等肛肠疾病的手术治疗,及慢性肠炎的中药调理。周一至周五全天;咨询
新住院大楼13楼医生办公室
彭天书男,江西萍乡人,医学博士(湖南省肛肠专业博士第一人)、副主任医师,国家重点肛肠学科秘书,国家重点肛肠四科医疗二组组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肛肠分会小儿肛肠外科学组副组长,基层适宜技术推广学组组长、教学研究学组组长,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Experimentalandtherapeuticmedicine》杂志特邀编辑,从事肛肠临床10余年,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4篇、CSCD及核心期刊论文6篇,参编肛肠学术专著2部,担任国家统编教材《中医肛肠科学》第三版编写委员会秘书。擅长:环状混合痔、各种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门直肠狭窄及失禁、直肠脱垂、直肠阴道瘘、骶尾部藏毛窦及囊肿、坏死性筋膜炎、化脓性汗腺炎、肛窦炎、结直肠炎、便秘、儿童肛肠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闭锁、直肠尿道瘘、乙状结肠冗长症)、肠道息肉和息肉病等的手术及中医药治疗。
周一至周五全天;咨询
新住院大楼13楼医生办公室
鲁海燕女,湖南益阳桃江人,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师从何永恒教授。现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肛肠分会女医师学组副组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肛肠分会小儿肛肠外科学组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女医师协会肛肠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委员、湖南中医院首届中青年名医。曾到北京首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主持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1篇,CSCD1篇。参编《中医肛肠科学》。擅长:成人肛肠疾病(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乳头纤维瘤、肛门狭窄及失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脱垂、直肠阴道瘘、骶尾部藏毛窦及囊肿、坏死性筋膜炎、化脓性汗腺炎等)和儿童肛肠疾病(肛瘘、肛周脓肿、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闭锁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便秘、肠炎的中医治疗。周一至周五全天;咨询
新住院大楼13楼医生办公室
周一至周日全天
主任办公室:-
医生办公室:-
护士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