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气管、喉咙,与鼻相通。
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1)肺主气,司呼吸
指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
肺主气不仅能辅心行血,而且主持和调节了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之气,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
(2)主宣发与肃降
①肺主宣发,即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呼浊。
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于皮毛。
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②肺主肃降,指肺具有排出肺内各种异物,使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从而保持肺脏清虚之性的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入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二是将脾传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称为尿液生成之源。
三是保持呼吸道内的通畅,肃清呼吸道内的异物。
③宣发和肃降的关系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能宣能降,则使气能出能入,能升能降。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能相互影响。如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即可出现“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等病变,临床可见胸闷、咳嗽及喘息等病症。
(3)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肺气宣发和肃降对于体内津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使汗液的排出正常。
二是肺气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这就是肺在调节津液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又有“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等说法。
此外,还有“肺朝百脉”的说法,是说全身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内,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所以,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正常敷布和调节。
肺脏与形窍志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它们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的相互为用关系。
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①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皮毛,发挥卫气的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②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即将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以滋养之,使之红润光泽。若肺精亏、肺气虚,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感冒,又可因皮毛失濡而见枯槁不泽。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①皮毛能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内经》把汗孔称作"玄府",又叫"气门",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也是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②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如寒邪客表,卫气被郁遏,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紧等症,若伴有咳喘等症,则表示病邪已伤及肺脏。故治疗外感表证时,解表与宣肺常同时并用。
2.在窍为鼻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所以称鼻为肺之窍。鼻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过肺系(喉咙、气管等)与肺相联,具有主通气和主嗅觉的功能。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嗅觉灵敏;肺失宣发,则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觉亦差。故曰:"鼻者,肺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灵枢·脉度》)。临床上常把鼻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肺病的依据之一,而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失常等病证,又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3.在志为忧(悲)
关于肺之志,《内经》有二说:一说肺之志为悲;一说肺之志为忧。但在论及五志相胜时则说"悲胜怒。"悲和忧虽然略有不同,但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大致相同的,因而忧和悲同属肺志。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由肺精、肺气所化生,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过度悲哀或过度忧伤,则属不良的情志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损伤肺精、肺气,或导致肺气的宣降运动失调。《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伤过度,可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的现象。反之,肺精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调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4.在液为涕
涕,即鼻涕,为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肺为涕。"肺精、肺气的作用是否正常,亦能从涕的变化中得以反映。如肺精、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寒邪袭肺,肺气失宣,肺之精津被寒邪所凝而不化,则鼻流清涕;肺热壅盛,则可见喘咳上气,流涕黄浊;若燥邪犯肺,则又可见鼻干而痛。
5.与秋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肺主秋。肺与秋同属于五行之金。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秋季之肃杀,是对夏气生长太过的削减;肺气之肃降,是对心火上炎太过的制约。肺与秋气相通,故肺金之气应秋而旺,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时至秋日,人体气血运行也随"秋收"之气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过渡。故养生家强调,人气亦当顺应秋气而渐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此外,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临床常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
6.与五色、方位,表里关系
肺在五色上是白色,五行属金,方位在西方,肺部疾病都会引起面色发白,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走向下络大肠,所以一般肺部疾病也会引起大肠的表现,如排便的异常,很多肺病患者便秘的原因。
——推荐阅读——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点击→脉象分类与主病
※点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病?而哪些人又是不适合做针灸呢
※点击→中医的起源
※点击→四气五味辨中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