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脚步已到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传染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将会危害着幼儿的健康。为了让孩子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健康成长,在这疫情特殊时期,我们特意邀请家长朋友们与幼儿园一起努力,做好幼儿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PART.1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少孩子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就是说:即使宝宝足不出户,大人也有可能不带任何症状地把病毒带回家里。
因此预防手足口病,应该全家一起行动: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你的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5.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工作。每日晨检中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询问幼儿有无难受。若发现可疑幼儿要及时隔离并送往就医。
6.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PART.2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在水痘疫苗出现以前,超过90%的人在15岁前感染过水痘。水痘传染性为什么这么强?发病期有哪些症状?又该怎么预防呢?
1.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21天。
2.前驱期: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也可有低热,此期多为24小时。
3.发疹期:发热一般不高,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痒感,使患儿烦躁不安。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躯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现,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疱疹、结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黏膜如中腔、咽部等,也常见皮疹。
水痘的预防措施
1.应做好对传染源(现症病人)的管理。早期隔离,待皮疹全部结痂方能上学,患病期间不要到同学家里串门、玩耍。
2.做好对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空气消毒,坚持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3.患者用过的被褥、用具等用太阳光照射、煮沸、84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
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应养成勤洗手、勤晒被子、勤换内衣裤、勤洗澡的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营养,提高人体的防病抵抗力。
出水痘护理方法
1、注意消毒与清洁: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定时开窗: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3、注意病情变化: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医院就医。
4、避免用手抓破疱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疱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引起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瘢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PART.3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
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做好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者可给三氮唑核苷等抗感染药或用板蓝根冲剂,大青叶等药物治疗。如病情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
3.对症治疗高热者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高热惊厥者给镇静,止惊处理。咽痛者给口服咽喉片。
1
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做好呼吸道隔离,患儿与其他患儿或正常儿分室居住,接触者应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空气对流。
2
促进舒适
保持室温18-22摄氏度,湿度50%-60%。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饭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
3
发热的护理
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一步升高。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水擦浴,及时更换汗液浸湿的衣服。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并准确记录,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保健小知识
1.提醒幼儿多喝白开水
各种饮料如汽水、果汁、可乐等含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过多摄入除了对孩子的牙齿发育不利,还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引起超重和肥胖。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白开水对健康最有益,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立即进行新陈代谢,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体内毒素的功能,因此建议夏季多给孩子饮用白开水。
2.夏日炎炎,家长怕孩子上火,只给吃清淡的饮食,却不知幼儿正处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过于清淡的饮食会导致营养障碍。
因此夏季,孩子的饮食应注重多样化,及时补充新鲜的鱼肉蛋类,猪肝等(可做成鱼末、肉末、肝末粥,既易于消化又具有营养),或以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来取代肉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谷类食物也可适时调整,如果幼儿胃口不佳,家长可以换粥、凉拌面等,容易入口,又有营养的食谱来引起孩子的食物。
3.忌过多食用生冷瓜果
夏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瓜果较多,若幼儿因贪凉进食过多的生冷瓜果,可能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等。当孩子不舒服时,建议最好立即就医、了解症状。
4.大汗后不宜冲冷水澡
幼儿生性好动,夏季极易出汗,家长们应注意,孩子大汗时不能冲冷水澡。大汗后如用冷水一冲,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储留体内,影响机体功能。一些感冒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宝宝容易生病。尤其是高温季节,运动后头部特别容易出汗,这时如果用冷水冲洗头部,容易刺激到颅内的动脉血管,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可能出现呕吐现象。专家建议,较好的降温方式是在运动后半小时洗个温热水澡,更有利于调节体温,使全身肌肉组织得到放松。
5.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给孩子及时接种相应疫苗,对保护其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