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都患有脚气。随着气温及湿度的增加,夏天脚气易复发,严重时会合并其余部位发生癣菌感染,甚至引发“自我感染”及“他人感染”。如何避免从“一人脚气”发展到“全家脚气”?
脚气≠脚臭≠脚气病
脚气、脚臭、脚气病,估计很多人都会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的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都不同。01.脚气脚气,俗称“足癣”、“香港脚”,是最常见的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疾病,以红色毛癣菌引起为多。其症状不仅可以表现为足跟角质的增厚、脱屑及小红丘疹,也可以表现为足趾间的脱皮、渗液,且一般都会伴有瘙痒。02.脚臭脚臭,是由于足部多汗引起的。汗液分泌过多,经细菌分解角质蛋白等,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等成分,就会散发出臭味,尤其是鞋子不透气的情况下。但若脚臭过于严重,也会发展为脚气。03.脚气病脚气病,是因为维生素B1摄入不足引起的。维生素B1的缺乏多表现在足部,会导致特异性的双足对称性麻痹、小腿腓肠肌疼痛、下肢水肿等症状。糙米、豆类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脚气的类型
01.水泡型好发于足缘部,局部炎症明显,其水疱较为饱满、大状,壁较厚,有糜烂症状或透明疱液渗出,伴有瘙痒疼痛感。但抓破后可能会继发感染,引起蜂窝组织炎、丹毒、淋巴管炎等。02.糜烂型一般多发于第3、4、5趾间,初期脚趾潮湿,有小水疱或是浸渍发白,有少量鳞屑或是渗液。干燥后脱去皮屑,有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易发痒及出现继发感染。若抓痒后不及时洗手,也可能引发手癣。0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有形状不规则的嗜红色鳞屑性斑片,皮肤粗厚而干燥,有脱屑及瘙痒,界限或模糊不清,病情缓慢,也较顽固。一般多见皲裂,尤其是冬季,夏季可出现丘疹或小疱,病菌扩展可能会累及趾甲,皮肤也易增厚,出现“皮屑”。脚气原因
01、过厚的老旧角质脚部有很厚的角质层,其所含有的角质蛋白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如果脚部容易出汗,那么,在汗水的浸润下,更有利于真菌的成长。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真菌会成几何倍的繁殖,因此,脚气是防不胜防。02、潮湿的环境脚掌是个多汗的环境。脚掌每平方厘米有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出2~4倍。总共约有二十五万多个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将近毫升的汗水。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当水分含量高的时候非常有利于细菌及霉菌的大量滋生繁殖。03、脚部自身的特性在足底及趾间腹侧没有皮脂腺分布,从而缺乏抑制皮肤真菌的脂肪酸,使生理防御机能相对较差。同时,足底及趾腹侧、趾间皮肤汗腺丰富,容易出汗,造成有利于皮肤癣菌及白念珠生长的温暖潮湿环境。04、卫生问题部分脚臭是因为个人卫生问题引起的,如果不注意足部的清洁,及时修理指甲,脚部的汗液和温度会形成一些表皮屑,形成部分皮肤上面厌氧菌滋生、繁殖和腐败,再加上我们脚部的汗渍,就会出现恶臭。05、穿鞋问题经常穿些通气性差的鞋、袜引起的,比如胶鞋、尼龙袜等,都会引起脚臭。06、足部疾病足部的某些疾病也可能引起脚臭,如足部趾间的足癣等皮肤病,都很容易导致脚臭。07、足部出汗足部多汗,同时汗液蒸发不畅,致使表皮呈白色浸渍状,尤其以趾间最明显,严重多汗可引起水疱、糜烂或角化过度,很容易继发真菌感染而引起脚臭。脚气这种疾病青年人群比较多,并且,在众多患者中,男性远远大于女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种疾病的出现,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及活动范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我的个人卫生。脚气的产生除了与人体质有关外,还与湿气、空间等很多因素相关,所以,要想远离脚气的烦恼,我们还是要平日里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脚部卫生,也要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样才能远离脚气。“脚气家庭”需注意
01.坚持规范用药经调查研究发现,约80%的患者容易频繁复发脚气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患者没有坚持规范用药。疾病有好转但未治愈时就停止使用药物了,真菌未被彻底杀死,易复发。02.预防保护①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②不论外出或在家,不与他人公用拖鞋、擦脚巾、泡脚盆,单独清洗袜子等个人用品,养成每天洗脚的习惯,以免从“一人患脚气”发展到“全家患脚气”;③不论是脚气患者还是脚臭患者,一定要选择透气的鞋子,平时注意杀菌消毒,适时更换;④浴缸、浴盆等定期清洗,同时注意通风;⑤对于痊愈患者,建议更换鞋子及袜子,以免残留的细菌再次引起脚气疾病;⑥对于健康群体,外出住酒店或是泡脚更要注重卫生,尽量不用公共拖鞋及泡脚桶。脚气的日常护理其实很简单,每晚用藏秘二十八泡泡脚,杀灭真菌,祛除足部湿气,就能缓解脚气问题。藏秘二十八泡做你健康的好管家,为你缓解脚气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