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汗腺炎(hydradenitissuppurativa)是大汗腺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常发于腋窝、外阴、肛门周围等大汗腺分布区域。
好发于身体肥胖多汗的20~40岁青壮年,大汗腺发育受雄性激素控制。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大汗腺反复感染化脓形成的慢性蜂窝组织炎样皮肤病,最终引起肛周、臀部、阴囊或骶尾部广泛复杂性窦道。中医又称为“蜂窝瘘”、“串臀瘘”。发病原因系由肛周大汗腺腺管阻塞,反复感染所致。本病与体内激素失衡、细菌感染、局部潮湿及胚胎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案例展示
患者男,21岁,因“反复臀部包块肿痛、破溃流脓3年,加重3天”收住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肛周硬结,并逐渐增大,伴疼痛,自行破溃,未重视;3年间间断性上述症状发作,曾就诊当地诊所,给予切开引流,术后切口处仍间断性肿痛。3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且肿胀范围明显增大,疼痛加剧,遂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肛周、臀部、骶尾部可见多处大小不等小脓包、脓点、瘢痕,触之病变部位皮肤组织发硬,按之有乳白色干酪样液溢出。右侧臀部局部皮肤隆起、发红,触及大小10×15cm包块,边界不清,有波动感,触痛,包块波动最明显处可触及硬结。肛门指诊:未触及异常。刘维庚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病情,结合病史、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考虑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并急诊予以手术治疗。下图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顶端切除及外置术,术中共切除肛周、臀部结节25个。化脓性汗腺炎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皮损为皮下结节,表面红肿,有疼痛及压痛,部分结节顶端有小脓疱。
常见症状:
1.腋窝汗腺炎:初起为一个或多个小的硬性皮下结节,以后有新疹陆续成批出现,排列成条索状,或群集融合成大片斑块。其结节表面可无明显的化脓现象,偶尔其顶端出现一小脓疱,自觉疼痛及压痛,全身症状轻微。约经几周或数月后结节深部化脓,向表面破溃,形成广泛的瘘道。2.外生殖器、肛周汗腺炎:多与腋窝汗腺炎同时并发或随后发生,但亦可首发。多见于男性,且常伴有聚合性痤疮。初在腹股沟、阴囊、股部或臀部、肛周发生豌豆大小的硬性结节,很快破溃,形成潜行性溃疡,且有瘘道互相连接,可向肛门壁穿破而形成肛瘘。女性乳晕亦可受累,在腋窝、肛门或生殖器部位可见多数黑头粉刺,此具有诊断意义。其病程比腋窝汗腺炎更顽固,可持续多年。化脓性汗腺炎诊断
常用检查: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诊断依据:根据其发生硬性结节、潜行性溃疡、交通性瘘道以及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化脓性汗腺炎治疗
治疗原则:
本性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局部配合外用药治疗。治疗方针:本病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为主,配合进行放射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1.早期急性损害可使用短程抗生素治疗,如每日四环素,或米诺环素,共10天,可获得效果。难治的患者,可较长期进行抗生素治疗。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疗程一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短时间可能有效。对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都无效的严重汗腺炎且又不适宜于外科手术切除者。3.异维A酸,使用4~6月,可使约1/4患者缓解好转。4.局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0.5%新霉素溶液或马齿苋煎剂等,清洗患处,2或3次/天。5.中药治疗:在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为主。手术治疗:本病发病高峰与性活跃期一致,尤其吸烟、糖尿病、痤疮和肥胖者易患此病。本病因反复发作,若疏于治疗则有恶变倾向,恶变率为3.2%左右,因此主张尽早治疗。临床上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临床上出现的创新手术方式总结如下。1、顶端切除及外置术:早在年Mulins等就指出,化脓性汗腺炎是真皮深层的病变,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出切除时如保留病变区瘘道基底部,并将瘘道基底部的边缘和皮肤切口的边缘用线缝合,可缩小创面,覆盖术中已经暴露的皮下脂肪组织,这样让上皮从伤缘向瘘道基底生长,也从基底残存的毛囊及深部腺体向周围生长,这种手术称为外置术。上述手术方式虽然在年已经提出,但是并没有广泛临床推广。直到年Culp再次强调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方法简单,疗效好,并且详细的描述了顶端切除术操作过程,同时进行大量临床观察和报道,使此种手术方式得以推广。2、切缝引流术:采用切除所有瘘道后进行间断I期缝合各切口的切缝引流术,但是上述术式存在着诸如不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腺体、缝合时张力过大、引流不通畅、容易复发等问题。3、广泛切除植皮术化脓性汗腺炎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发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及蔬菜,忌烟酒。
日常护理:
1.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摩擦、搔抓等刺激。2.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心情开朗。3.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避免外界刺激导致皮肤破溃而细菌侵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