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阴阳,论五行,学医入道
点击播放语音课程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解《中医解病》的第三集,这一堂课我们讲解风热感冒。关于感冒很多人都认为无足轻重,不管它过几天也就好了,何必当真呢?其实感冒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很多种疾病的发病初期都是以感冒的形式出现的,这其中就包括非典、甲型H1N1和最近发生传染病冠状病毒。
另外,再从中医的两部经典著作,《伤寒论》和《温病条辨》的角度看,历史上很多的传染病,都是以感冒的形式发生的。因此,对于感冒,还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说到中医的治疗感冒,就必须说到辨证论治。一说辨证论治,就是让很多人都很头疼的事,为什么头疼呢?因为风热,风寒很难辩证。辩不对症,吃药就容易反了,药如果吃反了,病情会越来越重。
另外,中医辩证还有一个更奇怪的判断,有的时候,我们明明是受寒了,可到医生那一看,风热感冒。无奈之下买了药,本来对医生的判断还心怀疑虑,可是吃三天药,病情大有好转。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一定是认为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很纠结,明明我是受了风寒,咋就变成风热感冒了呢?这个是让很多中医爱好者和患者最难理解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小秘密,让我们认清什么是风寒和风热感冒。
在此之前,我们先说一下,感冒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感冒就是风寒、风热或者暑湿等邪气,触犯了人体的体表之气,因此,中医对于感冒症状的定义都是: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等,一些和人体体表相关的词语。那么,这些束表、犯表、伤表的词语究竟是啥意思呢?这里的表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这个知识我们从西医解剖学的角度来讲,大家就更容易听懂了。西医认为,人体的皮肤表层以下,分布着丰富的管状的汗腺,这些管状汗腺的出口就是每一个毛孔,汗腺具有分泌和排出汗液的功能。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通过这些管状的汗腺排出汗液,已达到降低人体体温的作用。
当环境气温升高,或者人体通过运动、或者情绪导致的人体内部的温度升高时,人体的冷却系统启动,这个时候人体发汗中枢就会下达命令,打开毛孔,排出汗液,以达到降低人体体温的目的。
一般正常人,在4小时内,在不知觉的状态下,体内蒸发的汗液量约为~毫升水,这个排水量大约比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量稍多一些。如果运动状态下,汗液的排出量将会更大。
当我们理解了人体汗腺的运行规律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知识,就是人体的体表之气,人体的体表之气,有控制毛孔开合,推动汗液排出的作用。中医称这种气为卫气。
当我们理解了人体的皮肤有排汗和散热作用的时候,就容易理解感冒的实质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肤与毛孔有散热的作用。可是当人体的体表被风寒或者风热所伤的时候,卫气运行不畅,就会出现一个情况,毛孔打不开了,汗腺里面的汗液排不出去了,中医称为表闭,也就是人体的散热的毛孔被封闭住了,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出现,发热,嗓子痛、咳嗽、流鼻涕、甚至于周身疼痛等等一系列症状。
那么,为什么人体的毛孔封闭,会导致人体的流鼻涕,嗓子疼,打喷嚏呢?人体的体表和人体的喉咙、鼻子有什么关联性吗?
中医认为,人体的肺和体表,以及气管、喉咙、鼻子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呼吸系统,和水液代谢系统。因此说:肺主气,司呼吸。肺开窍于鼻,肺主一身之气,肺主皮毛,肺主通调水道等等。
肺脏的这一系列的功能,都和人体的水液代谢产生着关联。当人体一旦出现毛孔封闭,人体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的热量不能正常排出,就会出现热量反噬人体,这个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体的喉咙、气管等呼吸系统。
我们都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原理,热的作用是上升的,在人体的内部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人体内的热量排不出去的时候,就会朝着人体的上部转移,而人体的上部主要就是肺所主理的人体的器官,因此,当人体体内热量不能正常排泄的时候,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呼吸系统。
当人体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嗓子疼、咳嗽、全身不适等等一系列症状,这个时候,你去中医那里去看病,就是风热感冒。
关于风热感冒,只在一个特定的人群里面易患,一般这类患者都是体内阳气偏旺的患者,这种阳气偏旺的患者的,即使不患感冒,也容易出现嗓子发炎,如果感受风寒或者风热侵袭之后,症状就会加重,因此,这类患者的表现就是不管遭受风寒或者风热的侵袭,在他的表现都是风热感冒。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的表现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人体的阳气弱,这种阳气弱有很多种原因,一般都是因为体质的问题,还有因为年龄的问题或者疾病问题,这里我们就不多分析了。
由于人体的阳气弱,导致人体水分的蒸发量就不足,这种阳气弱的患者的内在问题是体内的水液代谢不出去,这个时候由于体内储藏很多多余的水分,就造成了整体的怕冷。
阳气弱的患者本身水液代谢的能力就差,如果再遇到风寒或者风热侵袭体表,使得体内的水液代谢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当这种体质的患者发生感冒的时候,虽然会造成鼻塞、流涕,但是不会造成上呼吸道的严重感染。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体内的热量少,造成呼吸道的炎症的程度会比较轻,或者就不会造成呼吸道炎症。所以,他无论是感受风寒或者风热,在他的表现的症状都是风寒感冒。
还有一种类型的风寒感冒,这些患者的都是有慢性病的患者,就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这类患者即使感冒了,一般也不出现感冒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到了夏秋之际,冬春之际的表现就是血压升高,心脏问题加重,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等等。
就以高血压为例,一但被风寒风热所袭,这个时候的病症反应就是血压升高,如果加大降压药的用量,血压就会低于正常值,少服一点药,血压又高了,没有一个合适的尺度。换其他降压药也是一样。
这种情况下,您不妨吃一点感冒清热颗粒,出一点汗,症状就会缓解。怕冷相对重的患者可以喝一点姜汤水,这样会有利于帮助您度过这个难熬的季节。当然,如果条件好,还是到中医那调理一下,这样就更有利于您的健康。
下面我们继续回到风热感冒这个主题。我们又该如何识别风热感冒呢?
风热感冒有一个代表性的病症,就是嗓子疼,风热感冒的的嗓子疼,都是比较重的,强烈的。除此之外,风热感冒一般会兼有头疼,鼻塞,面色红,口渴等一系列症状。另外,风热感冒患者的鼻涕和痰都是黄的或者微黄的,舌苔也是微黄的。
一般遇到这种感冒症状,我们就基本可以判定是风热感冒了。风热感冒的前期,嗓子不太疼时,可以使用双黄连或者银黄颗粒或者胶囊。如果嗓子疼的比较严重,就需要使用银翘解毒片或者VC银翘片。
关于风热感冒,在中医内科学当中推荐的方剂是银翘散。银翘散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要作用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我们上面提到的银翘解毒片或者VC银翘片都是银翘散的全味药,只不过VC银翘片加了西药的维生素C和扑尔敏等类的药物。另外,双黄连和银黄颗粒也是出自于银翘散的简化方。
《温病条辨》卷一。
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克,生甘草15克,芥穗1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另外,还有一种症状类型,就是前期风热感冒没治好,转咳嗽了,症状还和风热感冒类似,但是咳嗽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吃另外一个方剂了。这个方剂叫做桑菊饮。
桑菊饮,同样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桑菊饮具有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主治用于治疗风温初起的咳嗽,这个时候患者的表现是身热不重,口微渴,苔薄白,脉浮而快。
桑菊饮临床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
《温病条辨》:
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5g),苦桔梗二钱(6g),甘草八分(.5g),苇根二钱(6g)。银翘散和桑菊饮这两个方剂,在课程文字版中,都有组成和用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文字版。
另外,在本期课程文字版中,同样有一个认识草药的环节,本文共为大家提供银翘散和桑菊饮中的部分中药材的图片,图片都没有标注名称,欢迎大家一起辨认,有兴趣的朋友,请来群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吧。
希望了解本次讲座文字版内容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