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的知识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就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有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这是干性耵聍;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这是油性耵聍。耵聍的干油性是由基因决定的,亚洲人的耵聍多是干性的,欧洲及非洲人的耵聍多是油性的。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分泌物过多或耵聍排出受阻,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
分泌物过多,多是因为外耳道炎、湿疹、常处于灰尘较多的空气中、挖耳多等使局部受刺激。
排出受阻,多是因为外耳道狭窄、瘢痕、肿瘤、异物存留等。
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
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
完全阻塞者可使听力减退
若耵聍压迫鼓膜可引起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
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
若遇水膨胀时可致听力骤降
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耳屎清除办法
较小或成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可耵聍钩取出
耵聍栓塞可外耳道冲洗/抽吸
在监视器下通过耳内镜吸取
用恩护士?耳道抑菌喷剂软化溶解耵聍
方法1~4都应该由专业人士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引起外耳道或鼓膜损伤。
方法5可自行操作,方法如下
重要提示
不要用未经消毒的尖锐物体掏挖耳朵,比如金属挖耳勺、棉签、指甲等,不仅易将耵聍推向深处,还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不要经常掏挖耳朵,频繁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分泌物会增多,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
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将霉菌带进外耳道,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