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季,许多人都会起痱子,尤其是小孩子更为多见,痱子虽然不是什么险恶病症,但由于刺痒难忍,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家长们更是焦急万分。痱子如果抓破了,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变成毛囊炎、疖或小脓肿,甚至有引起败血症的危险,故应引起足够重视。那么痱是怎么回事呢?怎么防治呢?
什么是痱?
俗称痱子,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中出汗过多且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引起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引起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的一种浅表性炎症反应。
临床上常见四种类型:晶形粟粒疹(白痱),红色粟粒疹(红痱),脓疱性粟粒疹(脓痱)和深部粟粒疹(深痱)。
1.白痱常见于颈部、躯干和间擦部位,表现为针头大小白色密集薄壁透明小水疱,疱壁易破,周围无红晕,1-2天内可自行吸收,留有细小鳞屑,常无自觉症状。多见于长期卧床,高热并有大量出汗及术后体弱者。
2.红痱最常见,好发于肘窝、腋窝、妇女乳房下、颈、胸、背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但手掌与足底不出现。夏季多见,急性发病。表现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轻度红晕,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有灼热、刺痛或瘙痒感。
3.脓痱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四肢屈侧和会阴部等皱褶部位和小儿头部。表现为痱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在性小脓疱。
4.深痱好发于躯干和四肢,面部、掌跖不发生皮疹。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症性正常肤色深在性水疱,出汗时皮疹增大,刺破水疱有透明液体流出。常见于严重且反复发生红痱的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皮疹泛发时,常有面部、腋窝、手足等代偿性多汗,而其他汗腺功能基本丧失功能,出现全身出汗减少或无汗,临床上出现疲劳、食欲不振、倦怠、头痛、眩晕等全身症状。
好发人群
排汗功能尚未健全的婴幼儿、幼童及体胖多汗的成人或长期卧床病人等因汗液排泄不畅,汗孔阻塞而容易出现痱子。
预防和治疗
暑伏季节应加强室内通风,散热。
衣着宜宽大,勤换内衣,勤洗澡。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应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气候凉爽时,皮疹一般可迅速自愈。
治疗以外用药为主,清凉、收敛、止痒为原则,如外用痱子粉或1%薄荷炉甘石洗剂。
脓痱可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
有较严重症状医院就诊。
防痱的饮食
痱中医辨证属暑热夹湿,闭于毛窍所致,故治以清热解暑化湿,所以在酷热的夏季,大家可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预防痱子的发生,如:西瓜、苦瓜、绿豆汤等或地骨皮煎水代茶饮。
专家介绍:姚志远,皮肤性病学硕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性病亚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皮肤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皮肤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职务。
专业特长:从医20余年,对皮肤科疑难危重病例及常见顽固难治性皮肤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浅部真菌病及性病的诊治进行了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擅长治疗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手足癣,甲癣(灰指甲)等;性传播性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尿道炎等;另外,对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皮炎及老年瘙痒症等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也有丰富的经验。
服务号:医院
?点击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