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一气周流百病消“中医抗击病毒性肺炎”公益网络课程整理)
点击右侧绿色按钮即可播放任何外邪入侵,我们人体都有六道天然屏障。
在《伤寒论》中,把它叫做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注:此顺序和大多读本不同)
病毒侵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第一是通过手或者肌肤接触,进入人体。
第二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第三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1.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
第一,有可能感染人的口腔粘膜,特别是咽喉。有的人有慢性咽炎,最容易被感染。这时候容易出现咽喉肿痛的现象,就是病毒直接进入血液。
第二,通过呼吸系统直接进入人体的肺脏,直接形成肺炎。
2.经过消化系统,通过人体的唾液,饮水和饮食直接进入消化系统,这时候容易出现的现象是拉肚子、腹痛。
3.通过肌肤接触感染病毒的,就会形成发热、恶寒这些症状。
今天我们主要说第一个阶段----病毒通过肌肤接触进入人体。这个阶段,人体会出现发热、恶寒,脉浮,有汗或者无汗这两种现象。
一般人都把发热当成了是生病,然后去退烧,当我们不发热的时候认为病就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当我们人体靠免疫力、抵抗力,想要把病毒排出去时,需要几个条件:
第一,我们体温要升高。
第二,我们体液要充盈。
第三,我们循环系统要旺盛。
第四,汗腺要打开。
我们是要通过发汗的方法把病毒排出体外。发汗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通过发汗把病毒带出去,把病毒排出体外。
应用的中药方剂有两种,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是桂枝汤。
这时候我们为什么会发热呢?刚才我们说了,需要具备四个条件,我们才能把病毒排出去,就是首先要有足够的体温。
这个阶段的发热肯定是恶寒或者恶风。如果不恶寒,那就不是这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恶寒。
恶风和恶寒,这两个区别是什么呢?实际上都是恶寒,只不过恶寒重一点,恶风呢,是第一个层次,比恶寒恶的稍微轻一点,见到风的时候特别怕,没有风的时候稍微好一点。
恶寒呢,是因为我们人体要制造这个热量来提升自己的体温。提升体温目的是为了发汗。你看,我们热的时候往往会满头大汗,没有冷的时候会满头大汗的。就是因为我们要想发汗,首先要有足够的体温。这时恶寒,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提升自己的体温,制造体温,所以,我们讨厌寒冷。
恶寒和畏寒是有区别的。
畏寒是怕冷,就是自己感觉很冷,但是如果把衣服穿多一点,穿暖一点,盖上被子,这时候就不怕冷了。畏寒往往是久病之后人的阳气虚弱了,所以害怕寒冷。
而恶寒,哪怕是穿着再多,躺在被子里,仍然会恶寒。因为恶寒是一种心理上的现象,是对寒冷的一种厌恶。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要用桂枝汤还是用麻黄汤呢?
我们先说桂枝汤。这时候的症状是发热、恶风、脉浮缓、有汗,但是汗时有时无。
脉浮,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血液从这个内脏提升到了体表,所以感觉脉浮了。
我们看一下刚才说的四个条件,第一体温升高,第二体液充盈,第三循环旺盛,第四汗腺打开。
那这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几个呢?
●发热说明我们体温已经够了。
●有汗说明我们的汗腺已经打开了。
●汗时有时无,说明汗已经能出来了,说明循环系统也是在正常工作。
四个条件已经具备了三个。
那汗时有时无,不能一直保持有汗,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体液不足。
我们通过这种现象,看到了这个事物的本质:我们之所以不能把病毒排出来,是因为我们的体液不足。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应该用桂枝汤。
桂枝汤只用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
为什么要用这五味呢?
桂枝:温经通脉,开腠解肌,能使体表组织的血流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
芍药:通血脉,除血痹,散恶血。血痹就是血脉中凝滞不行的血,恶血是指含有有害物质的血液。
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气。
生姜:散寒,生姜就像是药引一样,它可以把寒气引到体表,就是把病邪引到体表。
大枣:补充人体的体液。
这时候血管畅通,体表血流量增加,体液充盈,而且我们汗腺已经打开了,体温也已经够了,所以这时候就可以把病邪排出体外。只要遇到桂枝汤证的,就是出现脉浮缓,有汗,而且汗时有时无,又发热又恶风这样症状的,就可以用桂枝汤来解决。
另一个是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什么样的呢?是发热,恶寒,无汗。
这个发热往往比桂枝汤证的发热要高,恶寒也更厉害,脉浮紧(桂枝汤症是脉浮缓)。
脉浮是因为这个血流量到达了这个体表,紧是因为无汗,汗排不出来,所以脉浮紧。
我们分析一下麻黄汤证的现象:
发热说明我们的体温已经够了。它发热的温度比这个桂枝汤证还要高,说明循环旺盛,体液充足,但是他无汗。四个条件,他已经具备了三个,只有第四个还不具备。
也就是说,麻黄汤证,这时候的病毒,被闭在体内排不出来,要想排出来,必须要打开汗腺才能帮它排出来。
所以麻黄汤用的药是什么呢?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桂枝的作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是温通血脉,使体表血流量增加的。
那么杏仁是干嘛的呢,杏仁实际上是祛痰的。
我们对痰的治疗,有几种呢?一个是止咳的,一个是祛痰的,一个是化痰的,而这个杏仁呢,是祛痰的。
当我们就是有痰的时候,痰比较多的时候,或者是咳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吃点杏仁,就会感觉这个气管特别滑,特别流畅,痰很容易就可以排出来。
甘草的作用我们刚才也说过了。
麻黄呢,麻黄跟桂枝配伍的时候,它就可以打开汗腺,是发汗的。跟石膏配伍的时候,它就是利小便的。麻黄的功能最主要一个是排汗,一个是利小便,另外跟杏仁结合的时候可以宣肺止喘。
我们学习组方的时候不是看到了这个方子,然后去推断方子是干什么用的。而是先看到病的症状,是什么样?它需要我们怎么样去组方,然后再看我们组的方子合不合理。这样我们学习方剂的时候就很容易了,就不会漫无目的的学了。
我们再总结一下,先说桂枝汤证。体温我们有了,循环也正常,汗腺也打开了,因为这个汗能够出来了,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体液不足,所以桂枝汤证,桂枝汤实际上就是补充体液的。
当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桂枝汤不再是治感冒的了,只要我们体液不足,我们都可以用桂枝汤去补他。这样,桂枝汤的运用就非常的广泛了。
如果想让它发汗,要怎么做呢?服过桂枝汤以后过十分钟左右,喝一碗热粥。然后盖上被子,保持体温,这时候就会发汗。
如果我们不喝粥,不把自己盖在被子里面保持这个体温,那么这个桂枝汤就不是发汗的,不是用来治病的,是用来补充我们体液的,所以只要是我们体液缺乏,都可以用桂枝汤来补。
我们再来看一下麻黄汤证。
麻黄汤证是无汗的状态。他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说了,要想把这个病毒排出体外,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一个是体温,体温要升高才能发汗。
二是体液要充盈,如果体液不充盈就没有汗了。
三是这个循环不旺盛,也不能把病邪排出来,所以循环也要旺盛。
然后汗腺要打开。
那这个麻黄汤证的,有的头也会痛,有的会咳喘,会有很多很多种现象,那么头痛实际上也因为血管里面的血液,太充盈了,都充盈到头部了,所以头会痛。所以这种痛不需要治,等病排除以后,它会自动好转。
那麻黄汤证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要打开汗腺。打开汗腺需要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用麻黄,麻黄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打开汗腺。但是现在麻黄不是特别好买,它属于处方药物,因为麻黄里面含有一种麻黄碱,据说是制作摇头丸和冰毒的原材料。
麻黄汤是不是这个最好的方剂呢,麻黄汤是不是可以取代?
答案是麻黄汤不是最好的方剂,麻黄也可以取代。
但是麻黄汤是最简洁的方剂,就是我们可以组方子,比麻黄汤效果好,但是没有麻黄汤简洁。
麻黄汤只用了四味药。如果真正想达到跟麻黄汤一样的效果,又不用麻黄,我们可以在桂枝汤中加入一味药:黄芪,如果再加上葛根效果更好(葛根也是增加人体体液的)。
黄芪补五脏诸虚,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它既有麻黄的发汗功能,又不会发汗太过。用来治疗感冒,效果非常好。
麻黄的作用就是打开汗腺,如果用的量太大了,或者过了,会形成汗流不止。
如果用黄芪就避免了这个弊端,黄芪是有汗可止,无汗可发。它不是为了打开汗腺,它是增强汗腺的功能,让汗腺开合自如,如果汗发不出来它可以把它发出来,如果发的太过了,它又封闭住,就是能够增强整个汗腺的开合功能。
(本文根据一气周流百病消“中医抗击病毒性肺炎”公益网络课程整理)
·免费学习咨询,请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