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三伏天了,大家都在说:热啊热啊热啊!避暑避暑避暑啊!……但小编提醒大家:暑天不避暑,暑汗赛黄金。怎么讲呢?
“暑”字上下两“日”,中间为“土”,火能生土;一撇右旋,实乃天道。“暑”字诠释了自然界一段特殊的时空状态,乃至它对生物的影响:暑期是动植物生长一年之中的最重要时段,暑期的炎热是人身心细胞生长更替的必要条件,排斥炎热即是否定生长。
看不明白的别急,《黄帝内经》讲了个道理,到夏天的时候万物是向上向外发散,人体内的病、骨髓里的病都浮上来了,它失去了根基,但如果你吹着空调,毛孔关闭,病走出了骨髓,却不能排出身体,就会在骨之外、皮之内游荡,所以感觉浑身那么酸、那么难受,坐不好,躺不下。
怎么办?把毛孔打开!使汗液走出去,使身上的毒气和味道散发出去。(散发的办法后文会说,切勿望文生义,暴晒妄动哦~)
避暑有三害,个个都入髓而且,从大暑开始,我们要连续接受异常的三段气候,即是“夏行秋令”、“秋行冬令”和“冬行春令”。气候的错位必然带来流行性的疾病:
大暑至小雪四个月,以瘀阻为因的心梗、脑梗会成为主证;小雪至大寒两个月,以心气不足为因的心衰、脑梗、脑溢血会成为主证。所以,小暑天养好不但是当时好,还是为了以后好。
暑期避暑,危害有三:
一是热邪不出,内外热邪勾结,心焦、肉酸、气短、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
二是热邪壅阻,外遭风寒,常患热伤风感冒;
三是体内阳气不足,身心不长,表现为秋冬心寒,四肢不温。
对此,我们时令养生人,非但不感到熬煎,反而欢喜迎来了不可多得的机缘和盛宴。“暑夏病无根。”特指这样的时空,病邪向外发散,是人祛病的良机;借天力将病拔出,不亦乐乎。
所以我们讲:秋冬的病往往是夏天播种的;夏天播种秋冬的疾病,也会播种秋天的健康和充实。暑夏在身心播种了充足的阳气,秋冬心旷神怡,肌肉充满活力,气色如白绢裹璞玉;如果种下寒凉,秋冬肠胃虚寒,肢体萎软,面色青灰。
当然,把毛孔打开不是要求大家去太阳西下暴晒,也不是要求大家去做剧烈运动,毕竟出太多汗会让血液更加粘稠,增加心脏的负担。下面,小编先为大家几个最常见的养生方式,好好看看吧!
第一招:喝热茶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夏季阳气浮散于外,人体内里虚寒,因此夏天应适当选择温热食物,喝热茶,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让汗孔打开,微微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散热。同理,洗热水澡、热水泡脚也可达到促进汗腺分泌、增强代谢、加快散热的作用。
第二招:艾灸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凉、以灸泻热。用艾灸、督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先灸百会,再灸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
在施灸的过程中,适量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得以宣泄,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所以夏天艾灸,泻热清凉是养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如果能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就会事半功倍,从而解决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痛症和有损容颜美丽的各种色斑问题,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第三招:八段锦《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炼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医院副院长王乐荣介绍,“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
第四招:“趁热”三伏贴人们常讲“冬病夏治”,就是指咳嗽、鼻炎、哮喘、体虚易感等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理,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传统疗法。在三伏天选用白芥子、细辛等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制作成药膏,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季减少发病次数或减轻发病症状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
三伏贴是一种纯中医疗法,天然无创痛的绿色贴剂,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了对胃肠道及肝脏的影响,只有局部皮肤的热或轻度痒、疼的感觉,属于正常现象。该法操作简便、价廉效优、安全无毒,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免除了打针吃药的痛苦,最适合于儿童及老人使用。医院三伏贴已有32年历史,贴敷人群22万余人,有效率达到90%。
第五招:其它方法热敷肚脐:
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如果三伏天在家给孩子做三伏灸不方便,你可以把家里的大米炒烫,再加一些艾叶、几片生姜和花椒进去炒半分钟后装进麻布袋里或者棉袜子里,放温后热敷孩子的头顶、前胸、后背、肚子,非常好的。
热水浴:
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跟让人觉着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或用热水泡脚,也可使全身毛孔张开,有利于散热。
热水泡脚
在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5℃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千万不要大汗淋漓哦!
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的艾灸,这时可以多按揉涌泉穴、太溪穴;然后艾灸这2个穴位10分钟,滋阴的效果很好。
附:医院三伏贴适应症:
医院三伏贴适应症很广,各科室根据不同疾病,精心研制药方,辨证取穴,有效率达90%。
肺系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等。
鼻科、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咽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儿童鼾症、儿童腺样体肥大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
虚寒型痛症:风湿性关节痛、骨关节炎、颈腰椎痛等。
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及亚健康状态。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失眠、焦虑、脑血管病等慢性病辨证为阳虚寒凝、气虚血瘀患者。
妇科系统疾病: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带下量多、不孕症、慢性盆腔痛、产后腰身疼痛等。
儿科系统疾病:儿童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消化不良等。
皮肤病:寒冷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冻疮、脱发、湿疹、脂溢性皮炎、黄褐斑、痤疮、白癜风等。
男科疾病:选择独特穴位防治肾虚腰痛、阳痿、早泄、尿频(前列腺炎)等病。
眼部疾病:选定特殊穴位,治疗功能性溢泪、眼干、痒、异物感、眼部疲劳等。
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