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痱子总是不请自来地爬上我们宝贝稚嫩的身体。大人们各种施法,什么痱子粉啦、苦瓜水啦、痱子水啦,不断地给宝宝们“上酷刑”。有些时候,非但不见好,还会越来越严重,搞得宝贝们又痒又疼,简直苦不堪言..……那么应该如何治疗痱子呢?
痱子(miliaria)俗称汗疹、热疹、热疙瘩等(可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吧)。多因为环境的影响——闷热潮湿,尤其是夏季,还有南方一些潮湿的地区,然后呢又没有及时的处理身上的汗液,造成汗管堵塞引起的。新生儿本身汗腺就发育不完善,加上新手爸妈们的“无知”操作。一到了夏天,痱子可就不招而来了……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痱子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痱子是由汗腺管阻塞引起,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四个类型,主要表现为小水疱、丘疹、丘疱疹或者脓疱。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白痱——晶形痱(miliariacrystallina)。由汗液堵塞在角质层引起的,清亮易破、非炎性的小水疱,表现为无症状,无瘙痒感。
Δ晶形痱(图片来自于知贝)
红痱(miliariarubra)。由汗液在皮肤的较深层(棘细胞层)汗管处溢出引起。特征为红斑和正头大小的丘疱疹,疱疹上伴有白头,刺痛感、瘙痒感。
Δ红痱(图片来自于知贝)
脓痱(miliariapustulosa)。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就是红痱的白头变成了脓疱。红痱和脓痱,它们堵塞汗管的深度一样,这个深度刚好处于表皮的瘙痒受体之上,并且因为堵塞的位置以下的汗管破裂,汗液渗入真皮召集了炎性细胞剧集,所以会有灼热、瘙痒的感觉。
Δ脓痱(图片来自于知贝)
深在痱(miliariaprofunda)。由于汗腺堵塞的位置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汗管破裂溢出,表皮的汗管被反复发作的红痱破坏,表现为较大、较硬、正常肤色结节或深在性比针尖大一点点的淡白色丘疹,多发生在躯干和四肢。
Δ深在痱(图片来自于知贝)
值得注意的是:当大量汗腺被堵塞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痱后少汗症(postmiliarialhypohidrosis)。如果长期的汗毛孔堵塞还可导致无汗症,可发展成无汗性热衰竭(tropicalanhidroticasthenia)。这是少汗或者无汗症合并的系列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温升高及热相关疾病,有热痉挛、热昏厥、热水肿、热衰竭、热射病...严重还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内脏受损,血管内凝血及死亡。
(图片来自于网络)
对应措施:一旦出现痱子应注意清洁皮肤、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多呆在凉爽的环境、痒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虽然我并不觉得能止痒,安慰效果大于实际效果,但是我想说,它真的很安全,记得用前摇一摇)。在情况严重时,可使用激素软膏及抗生素软膏,用药请咨询医生,经指导后正确使用。Δ炉甘石洗剂(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果真的想要预防痱子,我还是想夸一夸空调——这真的是人类史上伟大发明之一。(这不是一个广告文)
其实我家宝宝也得过痱子,天气炎热,孩子多动就会起,空调开起,带去冲个澡,不需多久(因为刚出现的痱子,其实它并不严重)就会慢慢消失,切记洗澡时的水温不宜过高,这会更加的刺激到患处。洗完澡,吸干皮肤上的水分,正常的乳液护理全身就好啦!
我们在网上或家里老人口中,时常会听到各种专治痱子偏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不仅是我本文开头说的这几种,甚者还有什么蛇胆粉、金银花水、十滴水、薄荷叶、风油精、花露水、艾叶煮水等等等等...……以讹传讹,宣称效果显著。对此,我也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且不说这些东西的弊端,单按照这些个使用方法,不就跟我所倡导的洗澡相同原理?不过是在洗澡过程中“加了点料"。相信稍微有点常识的妈妈们都知道,对于宝宝柔嫩的肌肤而言,胡乱加料非但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容易引发皮肤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孰是孰非,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判断。断不可人云亦云,紧跟这种不科学的“潮流”,将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一般,去做一些无谓的实验。
小总结:治疗痱子,凉快是关键。开空调,洗个澡,不信偏方和土方,快快乐乐过暑假。
本文参考:知贝皮肤科医生刘欣昡铁重剑,小儿外科裴医生,儿科医生孔令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