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剥脱术是通过应用具有一定腐蚀性的化学物质造成特定层次的皮肤损伤,诱导创伤修复,从而促进表皮更替和真皮细胞外基质再生,达到整体改善皮肤外观的目的。
根据剥脱深度,可以将化学剥脱分为:浅层剥脱(表皮一真皮乳头60μm)、中层剥脱(真皮乳头一真皮网状层上部μm)和深层剥脱(真皮网状层中部μm))。
一、浅层化学剥脱剂
1、α-羟基酸(AHA)
从水果及乳制品中提炼而来,如苹果(苹果酸)、葡萄(酒石酸)、柠檬和柑橘(柠檬酸)、苦杏仁(扁桃酸)、甘蔗(甘醇酸)和酸牛奶(乳酸)。低浓度的AHA能降低角质层细胞之间的连接,高浓度(50%以上)的AHA能促进表皮松解。
2、β-羟基酸(BHA)
羟基位于羧酸的β位,如水杨酸。水杨酸提取自白桦、冬青叶和柳树皮,具有温和的镇痛、抗菌、溶解角质的作用。常用浓度10%-30%。
3、辛酰水杨酸
水杨酸的脂溶性代谢物,溶解角质的能力强于水杨酸,常用浓度为5%-10%,同样具有抗菌、抗炎、溶解角质的作用。
4、Jessner溶液
ml溶液中含有水杨酸、雷锁辛(间苯二酚)和乳酸各14g,常用于浅表剥脱,也可用作三氯醋酸化学剥脱前的预处理。
5、丙酮酸
区别于AHA的是羧基被羰基取代。浓度40%-70%时可转化成乳酸。
6、雷锁辛
即间苯二酚。雷锁辛具有角质松解和杀菌作用,10%-50%的浓度可用于治疗痤疮、痤疮瘢痕、化脓性汗腺炎和黄褐斑等。
二、中层化学剥脱剂
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acid,TCA)可使表皮蛋白沉降而产生“白霜”,反应迅速,无需中和。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化学剥脱剂使用。高浓度(>50%),中浓度(35%-50%)和低浓度(10%-30%)有不同程度的结霜反应。可用于治疗痤疮瘢痕、水痘瘢痕以及睑黄瘤等。
三、深层化学剥脱剂
1、苯酚(phenol)
又称石碳酸或羟基苯,是一种芳香烃,来源于煤焦油,常用浓度为88%。浓度>80%的苯酚可引起蛋白质快速且不可逆的变性,阻止其向皮肤深层渗透。相反,当苯酚被稀释到<50%时可发挥溶解角质的作用,并可渗透入真皮,进一步造成更大的破坏,增加系统性吸收的风险。
2、Baker-Gordon溶液
配方含有88%苯酚(3ml)、巴豆油(3滴)、六氯酚液体肥皂(8滴)和蒸馏水(2ml)。巴豆油可促进苯酚的渗透和吸收。六氯酚液体肥皂作为乳化剂,可增加表面张力,阻碍酚渗透,平衡苯酚和巴豆油的刺激性和浸渍效果。
3、其他配方
由不同浓度的苯酚、巴豆油、蒸馏水、六氯酚、橄榄油和甘油组成。如Litton、Brown和Venner-Kellson溶液
四、结语
化学剥脱术、激光重建术和皮肤磨削术是皮肤重建的三大方法。尽管各种激光设备层出不穷,但化学剥脱术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性价比高,因此在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面部年轻化中仍具有一席之地。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