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之中,皮肤暴露在外最多的时候当属夏季。在这个季节中,不仅有炎热的气候、毒辣的阳光,还有防不胜防的蚊虫和繁殖迅速的病菌,夏季成为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人们深受皮肤病困扰。
夏季常见皮肤病主要有:
光敏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夏季皮炎、排汗障碍性皮肤病、微生物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皮肤病等几种肤病。
1.光敏性皮炎
这是人体皮肤对夏季强烈阳光暴晒发生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多见于皮肤白皙的人,对光敏感的皮肤,在阳光下暴晒或摄入含光敏感物质的某些食品(如马齿苋、芹菜、香菜、莴笋、泥螺等)或药物等,在皮肤暴露处,会发生红斑、肿胀,甚至水疱、脱皮,瘙痒灼热疼痛,多见于面部、躯干四肢暴露部位,如在烈日下游泳,则裸露的背部也会发生,通常被称为日光性皮炎。通常并不会马上表现出症状,短则在3至6个小时后,长则24小时后呈现出来。此外红斑狼疮、雀斑等皮肤病,因为阳光照射也可使病情加重。
治疗原则:
1.要尽量避免日光暴晒。特别是已经患有这种皮炎病的患者,要涂SPF15以上的防晒霜,有严重光敏者需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日光强烈刺激。2.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阳光中紫外线最多,这段时间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到室外活动,应穿着宽松的长袖衣裤,并戴太阳帽、打遮阳伞,做好防护。3.对光敏感的人,摄入光敏感物质后,如某种食物和药物,或者被阳光较长时间照射,在皮肤的暴露部位也会有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因此要避开这些刺激性因素。4.如果发现自己的皮肤有晒伤的可能,可立刻用冷水对这些部位进行湿敷,可用冷水冷湿敷,每次20分钟左右。一旦出现日光性皮炎症状,不可立即用热水洗浴,以免加重皮炎症状,更不要用手搔抓,因为一旦抓破,很容易出现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或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制剂等,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 此外,红斑狼疮、雀斑等虽不属光感性皮肤病,但阳光照射也能使病情加重。
2.接触性皮炎
由于夏季皮肤问题多,很多人喜欢用花露水、风油精和一些外用药物自己处理皮损,往往导致接触性皮炎。其症状是接触部位皮肤发生边界清楚的红斑、肿胀、大小不等的水疱等,自感灼热、痒或痛,有时面积很大,非常痛苦。还有夏季炎热多汗,金属物品接触的部位,如眼镜架、皮带扣、手表、项链等也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疹。
治疗原则:外用或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制剂等,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
3.丘疹性荨麻疹
诱因:大多数发病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所以也称为虫咬性皮炎。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使对这些物质过敏的人产生本病,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但成人也可患此病。这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致敏需10天左右,此时再受叮咬则促成皮疹发生。
症状:皮损多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有的皮疹为较硬的栗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一般幼儿患者红肿显著,并有大疱,常有剧痒而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皮疹经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但有新疹可陆续发生使病程迁延较久。常复发,一般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不肿大。
防治原则:
1.应搞好个人卫生,勤换、勤洗、勤晒床单、被子,天热了,换用藤席、竹席等时,一定要注意杀虫处理。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经常使用消毒剂也可能出现副作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床上用品包括凉席、藤席在内用开水浸泡一宿,然后再清洗。2.家里养有宠物的,一定要记得经常给宠物洗澡、消毒,医院做体检,排查可能的隐患。3.室内保持干燥、勤通风,一定要记得经常打开门窗,坚持通风、透光,特别是在使用空调时更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尽量简化卧室的布置以方便除尘,室内最好不要铺地毯,不要在家中摆放挂毯及其他容易堆积灰尘的东西。4.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特殊点:还有一种隐翅虫皮炎比较特别,在皮损上会起密密麻麻的小脓疱,很疼痛。而蓆螨皮炎多见于发生在四肢接触草蓆的部位,红色的小丘疹痒得钻心。治疗原则:外用或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制剂,有感染者外涂夫西地酸或者百多邦等,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
4.夏季皮炎
持续高温闷热环境引起的热性皮炎,多见于成人。表现为红斑,密集成片的丘疹、丘疱疹,以双胫前最为多见,瘙痒显著。防治:保持环境通风散热,皮肤清洁干燥。该病季节性明显,不少患者天气一热就发病,天气转凉便自动好转。如果皮炎面积大,特别痒,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清热凉血的中药,同时外擦激素类药膏。
5.排汗障碍性皮肤病
排汗障碍性皮肤病酷暑当头,常见排汗障碍性皮肤病,这是由于排汗过度汗腺管肿胀导致汗液排泄不畅,或汗液过多未及时清除导致皮肤敏感,如痱子、汗疱疹、夏季皮炎等。抵抗力差的婴幼儿和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多见。
治疗原则:防暑降温,通风透气,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没有了,再点也没有了
6.微生物感染性皮肤病
微生物感染性皮肤病由于高温炎热,细菌真菌容易繁殖,加上汗液浸渍皮肤,皮肤屏障遭到破坏,给致病微生物造成了生长温床。因此容易招致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的感染,常见的有毛囊炎、脓疱疮、疖子、花斑癣、手足癣与体股癣等。夏季多见于儿童、糖尿病及多汗患者。
治疗原则: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汗渍,保持皮肤清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使用单独的浴用品。尽量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毛囊炎分细菌性毛囊炎和真菌性毛囊炎,细菌性毛囊炎比较单发,有红肿热痛感觉,治疗可以用碘酊,百多邦,夫西地酸等抗菌药物,疖子也可按细菌性毛囊炎治疗,真菌性毛囊炎好发胸背部位,颈部等出汗较多部位,患者往往由于错误地外涂激素类药物,使病情加重;治疗以抗真菌为主。手足癣和体股癣真菌感染,好发皱褶部位,多以抗真菌为主,如酮康唑乳膏或者萘替芬乳膏,花斑癣也属于真菌感染皮肤病,胸背部暗色片状斑片,无痛无痒,治疗也是以抗真菌为主。
7.皮肤附属器皮肤病
痤疮也是夏天多发性皮肤病,夏季出油增多,痤疮发病率增高,粉刺多发可以以果酸治疗;炎症痤疮可以外涂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甲硝唑擦剂治疗,凹坑可以点阵激光治疗,痘印可以做光子和射频治疗。
医生简介
郑慧敏,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皮肤美容主诊医师,中国麻风协会皮肤病药物治疗学分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皮肤智能诊疗分会常委、皮肤美容分会委员。曾在浙医二院皮肤科、医院进修。从事皮肤科工作15年,擅长皮肤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病毒性皮肤病、性病的诊治。在国家核心杂志发表文章2篇,临海市及台州市各有一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